转载来源: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眼前利益还是长远谋划,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发展该如何抉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jU3MTIwNw==&mid=2247506841&idx=1&sn=9b2af87abf33fc9ad8258eeda3c01b31&scene=45#wechat_redirect
↑ 点击上方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关注我们
道路客运,这个承载百年历史、历经社会巨变的行业,再次站在关乎兴衰存亡的十字路口。道路客运行业从来都是主动拥抱变革的行业,它不怕竞争——百年风雨早已证明其生命力;它忧虑的是规则缺失、底线失守的不公平竞争,是在“内卷”中迷失方向、耗尽转型元气的短视沉沦。如何穿透眼前的重重迷雾,以行业智慧照亮前路,以主动作为赢得未来,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道路客运企业的社会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要求,以及《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道路客运停靠点设置和运营服务指南(试行)》等文件精神,近年来部分省份骨干道路客运企业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尝试,通过整合传统客运资源,与业内平台共生、重生,以及多场景服务覆盖,陆续推出“便民快巴”作为班线客运转型的新方向,构建更具规范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出行新生态,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认可。
自去年以来,多个省份道路客运行业出现了恶性价格竞争,这种饮鸩止渴的“眼前”求生术,非但无法扭转行业发展的颓势,反而加速了行业价值的坍塌,相关行为也受到了禁止和处罚。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相关情况,于2024年7月22日开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粤市监广办罚〔2024〕001号),明确指出广东省内多条互联网定制客运线路采取大幅度“补贴”的营销策略,“补贴”超过875万元,涉嫌存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违法行为,做出“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违法行为,并处罚款人民币20万元”的处罚措施。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实施定制客运规范发展“五个严禁”的通知》,强调指出对同一线路不同经营者通过低价争抢客源形成恶性竞争的,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予以重点监管。
在此形势下,主流道路客运企业是聚焦眼前利益,还是着眼长远发展,应该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出行需求变化促使企业转型
社会公众出行需求早已悄然嬗变,按照出行场景越来越细分,从追求“走得了”的基础位移,转向渴望“走得好”、“走得值”的个性化、差异化体验。乘客对“门到门”“点到点”的无缝衔接性、行程可控性、乘坐舒适度、信息透明度及附加服务等要求成为关键价值点。尤其在信息透明的多元选择环境下,乘客对出行成本与获得价值的综合性价比评估更为严苛,价格敏感性与品质要求同步提升。高铁客运以其快速、准点、舒适在中长途干线市场树立标杆,私家车、网约车、顺风车则在灵活性、私密性上满足碎片化出行需求,道路客运则更应当思考如何在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前提下,进一步精准高效匹配出行需求。
(二)宏观政策导向促进服务升级
国家层面宏观政策对道路客运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方面,已经从“保基本”向“促升级”转变,并对服务标准、安全监管、环保要求等提出更高更具体的硬约束。同时国家更加注重强调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推动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等政策文件,行业管理政策愈发关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遏制恶性低价倾销等扰乱市场正常秩序、损害行业健康根基的行为,为行业转型发展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全面促进道路客运服务升级。
近期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微信公众号陆续刊发了道路客运领域骨干会员企业,联手推动打造“便民快巴”共有品牌的系列新闻,如同一束光,穿透了笼罩在道路客运行业转型发展艰难时期上空的阴霾。“便民快巴”这一行业共有品牌的提出,源于2025年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客运与站场分会第一次负责人办公会议集体形成的共同决议,是行业大型骨干客运企业的共同选择,也是协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便民快巴”汇集了行业群体智慧,停靠站点设置突出“便”,票价打折优惠突出“民”,数字化运营突出“快”,大容量车型突出“巴”,也与产品的核心特点“低票价、大容量、数字化、多站点、高密度”高度契合。综合来看,当前“便民快巴”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正是道路客运企业共同对出行需求转变、宏观政策调整的有效响应。
(一)眼前利益切忌短视行为
当前道路客运企业的抉择困境,是时间维度上价值冲突的集中体现。“眼前活不下去”,这个话是很多企业当下的切身感受。我们相信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战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
国家层面对定制客运实行市场价的初衷,是为了赋予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节价格的权利与便利,有利于更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有利于更快净化非法营运市场,从而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出行需求。
当前多个省份出现了同一线路不同经营者通过补贴,以低于成本价争抢客源形成恶性竞争现象。补贴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市场化平台补贴的这把剑也许会更锋利一些。近期国内多个大型互联网外卖平台展开的百亿级别补贴大战,更让我们看清了资本的血腥,这类以低于成本价的补贴售卖行为,明显是基于功利主义的短视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必然会被国家叫停。
这类恶性补贴竞争同样发生在我们道路客运行业,它会麻痹道路客运企业自主经营意识,骤然提高社会公众对道路客运服务的价格预期。大幅降价看似满足了部分乘客对低价的需求,实则牺牲了行业的长期健康、服务的可持续性、从业者的尊严,最终损害的是最广大乘客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众的整体福祉,是典型功利主义短视行为的陷阱与“内卷”之殇。沉沦于无休止的价格战、疲于应付日常运营的琐碎,必将导致企业丧失选择的勇气与担当,在随波逐流中被时代淘汰。
道路客运历经百年风雨与沧桑变幻,其生命力的根源之一在于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恶性低价倾销等内卷式竞争,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的根基,侵蚀的是行业共同生存的土壤。坚守商业伦理与契约精神,维护基本的行业价值与合理的利润空间,是我们大家眼前生存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行业长远发展的共同责任。
(二)长远谋划必须主动作为
道路客运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绝非仅仅是苟延残喘般的“生存”,而是作为社会正常运行重要一环的持续繁荣与价值实现,为公众提供基础出行服务保障,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员流动,保障民生基本需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眼前面临的巨大困境——客流下滑、利润萎缩、竞争惨烈等,恰恰蕴含着破茧重生的重大机遇。它倒逼企业放弃路径依赖,通过极致管理、极致成本、极致服务,深入挖掘市场细分需求,盘活沉睡场站资源,拥抱技术变革实现降本增效。
长远目标实现需要敢于在行业低谷期进行前瞻性布局。在“活下去”与“转型好”的双重压力下,道路客运企业必须进行理性、艰难但必要的取舍,守住核心资源、聚焦转型命脉。转型的成功依赖于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共同认知转变、技能提升与协同努力。领导者需以身作则,传递坚定转型信念,建设“勇于创新、崇尚实干”的文化,营造“敢于担当、勤于奋斗”的氛围。
真正的长远战略,必须深深植根于对当前严峻现实的清醒认知和对现有资源禀赋的创造性利用。拒绝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的空想,也反对被眼前困境完全禁锢、丧失前瞻的保守。真正的长远战略,就蕴藏在以“立足当下的远见”解决每一个棘手问题的实践中。当企业紧握数据主权、掌控转型主动权、在平台博弈中守住利润底线、在深耕场景中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时,当每一位员工都被激发为转型的奋斗者时,通往可持续未来的道路,便在这立足当下的每一步坚实足迹中,逐渐清晰、延伸、拓宽。
道路客运行业的转型征途,注定布满荆棘与挑战。在“眼前”生存的逼仄现实与“长远”发展的壮阔愿景之间,在“内卷”的诱惑与“奋斗”的艰辛之间,企业面临的绝非简单的二选一。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未来并非等待抵达的静止彼岸,而是由无数个“当下”以智慧与勇气奋力塑造的动态图景。那些有望穿越周期、赢得未来的企业,必将是深刻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清醒地直面客流下滑、成本高企、竞争惨烈的严酷现实,在资源紧约束下精打细算,拒绝饮鸩止渴的短视;同时,他们更是坚定的目的论者与奋斗者——心中始终高悬着服务社会、创造价值、实现基业长青的终极灯塔。
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文中明确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奋斗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此一番寄语,于当前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的道路客运行业犹如一盏明灯。道路客运企业真正的荣光,不在于缅怀过去的辉煌,而在于以深邃的洞见照亮前程,以管理的韧性驾驭风浪,以不懈的奋斗主动作为,将“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淬炼成“塑造未来”的磅礴动能。唯有如此,才能在这疾驰的时代列车上,不仅为自己争得立足之地,更能为百年行业织就一幅坚韧而充满希望的新时代锦绣画卷。
责编丨齐孝洋
审核丨韩芳
监制丨张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