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城市之血脉,文明之纽带,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鲜活体现。千百年来,泉州人前赴后继地筑路修桥、周行八方,用勤劳与智慧缔造了“‘行’在泉州”这本宏大而非凡的交通“史诗”。泉州交发集团推出《行记——百年强企之路讲述系列》一书,一起重温泉州的交通领域变迁,寻踪交通基建发展足迹,挖掘各权属企业在交通领域建设历程中的生动故事,解析奋斗密码,共叙接力精神,讲述集团上下同频共建“品质交发”的担当情怀,不忘初心,赓续前行。
今天为您分享《行记——百年强企之路讲述系列》第一章《传企信物》——
《三代徽章 印刻的光荣与梦想》
以小见大,以物证史。一件件磨损、褪色甚至破旧的 “交通信物”,见证着时代变迁,是百年交发创业之初的基石。那些在企业澎湃发展历程中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传承的是信仰,写就的是初心。
岁月徽章泛赤光,华年豪气隐风霜。对于跨越了百年历史的泉运集团来说,徽章记载了它走过百年岁月的沧桑与豪情。
从1919年泉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到1939年泉永德汽车公司,再到1955年成立公私合营泉州汽车运输公司,1993年结束“闽运”迎来“泉运”时代,2017年并入泉州交发集团,泉运集团辗转走过的历程,是一条风雨激荡的百年强企之路。
历经百年大浪淘沙,泉运集团过往的优良传统和璀璨荣光,至今仍指引着企业前行。原泉运集团综合分公司经理林良纲,退休前曾经收集企业的老照片、老物件,三枚不同时代的泉运徽章让他印象深刻。这些小小的徽章背后,记录着泉运发展历程中意义非凡的往事。
一条路,一段记忆。泉州人所熟知的“泉安路”,即福建省第一条民营公路,最早是由一家叫做泉安公司修建的。一生以“实业救国”为抱负的泉州爱国华侨陈清机,发起创办了这个企业,为福建省最早的侨办公司。
《泉州交通志》记载,1919年,华侨陈清机发起兴建泉安路,并于1920年创办闽南泉安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即上述 “泉安公司”),向华侨招募股份,华侨、侨眷股份占80%,这也是福建最早的公路运输民营企业。
在民国初期,创办经营企业,特别是与道路运输这一牵涉国计民生的实业,泉州华侨首开先河,彼时的泉安公司不只是福建省民办汽车公司最早创办的企业,也是国民政府实业部下发的第二张营业执照。
当时,泉州到安海的商贸往来,迫切需要一条从这里经过的公路。这条泉安公路路线就由安海经灵水、青阳向泉州延伸。公路于1922年6月建成车,全长28公里,被誉为“国内设计最佳之路线”。 随后又相继增筑了7条支线,投资总额达113万银圆。这些公路及支线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泉州公路运输网的形成,对泉州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泉安公司创办之初有的人是带资入股,有的是带车入股。”林良纲结合史料介绍说,从民国10年到民国26年,泉安公司的汽车从12辆增至28辆,先后开通“安海——泉州”等7条班线,营运里程109公里。
最初,泉安公司总部设于安海,后迁入泉州城区的中山南路;1945年,菲律宾华侨蔡孝忍承接的石狮石永蚶民办汽车公司,也是设在中山南路,经营石狮至永宁、蚶江的线路运输;这两大汽车公司都为中山路带来很大的客流,帮助中山路走向了繁华。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林良纲没有发现早期泉安公司的徽章,但发现了一枚“泉永德汽车公司”的印章,是银质的,工艺精湛,至今仍能清晰辨认徽章上的字迹,足见当时人们对它的重视。
这枚“泉永德汽车公司”的蓝底徽章,记录了泉安公司的特殊年代。
泉永德汽车公司,当时主要承租泉州经永春至德化122公里、诗山至吴林36公里、后坑埔至芸尾13公里、码头经九都至洪濑28公里、九都至洪濑10公里,合计209公里的专营路线,是当时全省民营汽车公司营业路线最长的公司。抗战时期,为躲避战乱,泉安公司于1939年迁往永春,入股泉永德汽车公司,继而迁往永安,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返回泉州。
1945年后,泉安公司随着抗战结束,着手复员并重新振兴。这一时期,在所有侨办企业中,对城乡民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牵涉面较广的,首属交通运输业。泉籍侨商、华侨大力投资兴办公路交通,迅速使闽南侨乡摆脱了肩挑人扛的落后状态,推动实现公路海运联运,促进了各地土特产交流,节省了港口进出物资的集散时间。
与此同时,华侨投资修路还带回来国外的先进技术,早期的技术员、驾驶员、修理工等多数是华侨,为泉州的交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泉永德汽车公司实行公私合营,1950年7月改名为“泉安汽车轮船运输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至1955年初,改组为“公私合营泉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1956年,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企业,正式并入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
1982年,林良纲进入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工作,自己当时的工徽是一枚标号闽运 C4317、铝制材质的徽章。林良纲回忆说,上个世纪80年代正是交通运输行业兴盛之时,能在国营运输公司当员工,这工作当时是人人向往的“香饽饽”, 能佩带上这样一枚企业徽章,成为每个员工引以为豪的身份象征。
1993年,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经改制后下放泉州,成为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后随时代变迁,数次整合重组成为如今的泉运集团。“闽运时代”终结,开启了“泉运时代”,这枚“泉运034”深蓝色的徽章,是迄今最早的泉运徽章。
2017年并入泉州交发集团管理并完成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等多个发展阶段后,现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之一。
近年来,泉运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交通百强企业、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交通企业法治先进单位、福建省最佳信用企业等县级以上集体荣誉311个、员工个人荣誉149个;拥有6家分公司、18家全资子公司、参控股17家,从业人员2783人,营运汽车客运站29个(其中等级车站7个)、各种营运车辆2000余辆(含客车、出租车、公交车、租赁车、货车、代管公务车等)。目前,泉运集团主营道路运输、投资运营、汽车后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延伸拓展商业开发、物流、旅游、餐饮、文化培训、园区服务等关联产业及新兴项目,正致力打造成为福建省一流交通运输产业投资运营服务商。
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如今像前述那般质地的企业徽章已不多见。信息和智能化时代,人们以智能卡、电子卡代替了徽章的身份辨识作用,徽章的意义日渐模糊。
尽管徽章时代正在远去,但留在徽章岁月中的人,无论是爱国华侨陈清机,还是像林良纲这样无数个为泉运奉献了一生的员工,这些徽章所承载的身份和荣誉,曾见证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将成为每一个人铭刻一生的印记。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